發布時間 [2023-07-15] | 閱讀:10293次
返回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窗有景、出門見綠是人民群眾對身邊優美生態環境的期盼。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科學綠化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統籌考慮生態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數量和質量并重。
在科學綠化建設中要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就需要實現政策作用力和市場作用力的一致性,即綠色體系能夠形成市場價值,從而對經濟發展產生正向作用,實現經濟發展與國土綠化的正向互動關系。
研究表明,城市建成區綠地率與人均GDP增長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一方面,城市綠地建設能夠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從全國范圍上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每增長1%,能夠帶動人均GDP增長0.217%。西部地區的城市綠地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地區城市綠地對經濟的推動作用略低,而東部地區綠地對人均GDP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也能夠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從全國尺度上看,人均GDP每提升1%,城市建成區綠地率提升1.44%。經濟發展水平對城市綠地建設的拉動作用從高到低依次是西部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
從這項研究中可以看到,東部地區城市經濟較為發達,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已達到較高水平。因此,東部地區利用城市綠地率的提升來拉動經濟發展的空間比較小,存在邊際效應遞減。西部地區城市建成區綠地率最低,城市綠地建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高于中部地區。
這種城市綠地建設與城市經濟發展的正向互動關系,可以概括為“綠磁效應”和“需求效應”。“綠磁效應”指的是城市綠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對個人和企業的吸引。城市綠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包括凈化空氣、水體和土壤,改善城市小氣候,美化景觀,提供游憩場所等。這些服務不僅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滿意度,同時吸引外地游客、高端人才和資金投資,促進了地方旅游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效應”指的是城市經濟發展對城市綠地需求的促進作用。城市綠地是重要的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首先,城市綠地規劃與建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部門的公共財政。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使當地政府擁有更多資金用于城市綠地的建設和維護。其次,需求是消費者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對城市綠地的需求也就相應地提高。
鑒于城市綠地建設與經濟發展存在互動關系,未來的綠地規劃應從自然保護與經濟發展互動的角度出發,在環境宜居與經濟發展中尋找平衡點,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互相促進的良性格局。東部地區運用城市綠地率的提升來拉動經濟發展的空間比較小,應著眼于提高城市綠地質量,實現城市綠地的體系化,創造高品質的城市綠色空間。中西部地區在兼顧城市綠地質量的基礎上,在新增城鎮建設用地中合理增加城市綠色空間;在存量城市建設用地中開展土地整理,盤活存量,見縫插綠,合理拓展城市綠色空間。
同時要看到,開展國土綠化工作時,政府資金投入的實際效率畢竟有限。未來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科學綠化中的作用,考慮資金、人力等資源的可持續性,以不斷夯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經濟基礎,增強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正向互動的穩定性,實現綠地建設的可持續。
友情鏈接 : 鑫廣綠環
滬ICP備12007496號-1 公司地址 : 上海化學工業區奉賢分區浦衛公路9888號 滬公網安備 31012002005772號
在線回收|聯系我們|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