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3-07-14] | 閱讀:6253次
返回新版“限塑令”和今年9月1日起將要實施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促進國內再生塑料相關企業快速發展,以葛洲壩、啟迪桑德等為代表的央企和上市公司紛紛在此領域布局。
■塑料回收順利嗎?
前端垃圾分類市場不夠精細,塑料制品物理參數欠缺規范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要建立適合當下的回收體系。”一位再生PET行業人士指出。
我國是塑料制品消費大國,如果將廢塑料瓶經過處理后生產出的再生塑料瓶片或粒子仍用于制作塑料瓶,可以無限循環利用。
威立雅華菲總經理曹衛東說:“無限利用理論上可以實現。但在需求量較大的飲料行業,相關政策標準還不完善,現在再生塑料95%用于紡織行業,屬于降級使用,再回收進行生產的機會降低了。”
再生塑料工廠會從不同供應商訂制不同品級的原料,但回收的廢舊飲料瓶內含很多不同雜質,如紙巾、石頭、鋼鐵等,處理起來會加大成本,還可能影響再生粒子的純度。因此這類廢塑料往往會被舍棄。
威立雅華菲副總經理宋平也認為:“對回收再利用工廠來說,前端垃圾分類市場越精細,越有利于提升再生塑料的利用率。”
“規范塑料制品物理參數也有助于減輕同類廢品進一步細化分類的壓力,也能讓廢塑料的利用率再提升。” 宋平指出,以PET為例,如果不同質量的塑料瓶混在一起,在適用正常瓶身的再生塑料生產線上,太輕太薄的塑料瓶生產過程中利用難度大。
相較于物理回收,化學回收成為塑料循環經濟的新方向。多家國際化工巨頭已開始布局廢塑料化學回收領域,但目前技術還不成熟,成本投資較高,難以廣泛適用。
■再生塑料有需求
不少日化品、食品飲料品牌在大批量采用再生塑料制品
由于我國垃圾分類市場還不健全,以往塑料回收利用企業的來料主要依靠進口。2017年,我國禁止進口包括廢塑料在內的4類24種固體廢物后,國內再生塑料相關產業發展明顯提速,當年再生塑料相關企業注冊量為8321家,同比增長39.1%。今年上半年,我國再生塑料相關企業新注冊量為9736家,其中第二季度新注冊量達到6952家,環比增長149.7%。
國內再生塑料相關的企業雖多,但形成規模的公司數量不多,多數為家庭式作坊類小公司。
在生產端,目前再生塑料工廠的總產能約500萬噸。威立雅華菲是國內規模較大的再生塑料粒子供應商,其年產再生PET瓶片、PET長絲和其他高端再生工程塑料改性材料15萬噸。可見業內公司雖多,但產能并不高。
在消費端,不少國際知名的日化品、食品飲料品牌已大批量采用再生塑料制品。曹衛平介紹,2019年1月,威立雅、寶潔等近30家跨國企業聯合成立了“終結塑料垃圾聯盟(AEPW)”,承諾5年內提供約10億美元~15億美元促進塑料回收利用。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限塑令”的影響下,開始注意到再生塑料的價值。業內人士認為,在各類政策推動下,從源頭到末端,再生塑料產業鏈正在補齊短板,快速發展。例如,垃圾分類的實施對推動國內白色資源循環利用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便于推動國內建立和完善塑料閉環產業鏈。
■沒有價格優勢怎么辦?
石油價格暴跌導致塑料原料價格走低,廢塑料回收利用缺口大
“因為運輸、人工等成本較高,再生塑料切片價格大概1萬元/噸~1.3萬元/噸,但優質的原生塑料切片是5400元/噸~5500元/噸。”曹衛東坦言,由于石油價格暴跌導致,塑料原料價格走低,再生塑料喪失價格優勢成為相關企業面臨的又一難題。
2019年,我國有6300萬噸的廢塑料需要處置,其中僅有1890萬噸廢塑料被回收再利用,占比30%,還有極大的市場空間有待開發。
與耗能較大的原生塑料相比,再生塑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只有原生塑料的1/30,每年可幫助減少超過7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0億噸。
業內人士指出,不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環境效益,再生塑料都具有相當的優勢。隨著國內塑料回收技術的進步,再生塑料在質量上已經非常接近原生材料,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仍相對滯后。例如,目前垃圾焚燒發電的退稅率為70%,再生塑料企業的退稅率僅為50%。他建議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鼓勵再生塑料相關標準的制定和應用的同時,從政策法規層面加大對廢塑料回收利用行業的支持力度,靈活制定行業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措施,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友情鏈接 : 鑫廣綠環
滬ICP備12007496號-1 公司地址 : 上海化學工業區奉賢分區浦衛公路9888號 滬公網安備 31012002005772號
在線回收|聯系我們|收藏本站